2015年6月20日 星期六

鳯梨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
鳯梨的台語是「旺萊」,所以拜拜時常用鳯梨做供品,祈禱「旺來」。
台語的諺語有一句是「旺萊頭,西瓜尾」,說的是鳯梨的頭半部及西瓜的尾半部會比較甜比較好吃。所以我買了一整顆鳯梨時,會把鳯梨的頭半部切來當水果吃,而另一半則拿來煮鳯梨苦瓜或鳯梨苦瓜湯。

鳯梨苦瓜湯:
材料:苦瓜、鳯梨、麵輪、梅干菜、豆醬、油

1. 苦瓜將瓜瓤去除,切大片加水開始煮湯,湯滾時轉小火繼續煮。

2. 鳯梨切片加入湯中一起煮,加入一些油,苦瓜湯要多些油才不會澀。
3. 梅干菜洗乾淨切小片再加入湯中一起煮,麵輪先用滾水燙過後再加入湯中一起煮。

4. 待苦瓜軟了,梅干菜的鹹味入了湯時,再加入豆醬調味即可


這道鳯梨苦瓜湯,酸酸甜甜有些苦甘又很香,麵輪也入了味,口感也很好,是很開味的湯品。

2015年6月13日 星期六

烏腳綠竹筍(烏殼綠竹筍)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
烏腳綠竹筍(烏殼綠竹筍)的纖維較綠竹筍的粗,但價錢便宜很多,甜味和筍香也不錯。所以要煮筍湯或炒筍絲時,就會考慮買烏腳綠竹筍。若是筍子比較大支或比較多時,我通常會用煮筍湯的方法,將筍子剝殼削去底部較粗部分後,切片煮筍湯。待筍湯煮好時,撈出部分筍片來切絲炒。若是筍子比較少時,就直接切絲來炒。

清炒筍絲:
材料:烏腳綠竹筍,鹽,油
1. 將筍子剝殼削去底部較粗部分後,切成絲。
2. 炒鍋熱鍋放入油,再放入筍絲翻炒幾下後,放入水(生炒時水要多一些,大約淹齊筍絲)悶煮到筍絲熟軟,加鹽調味再稍悶一下入味即可。(生炒的要悶煮較久,而從筍湯撈出炒絲的則不須放太多水也不用悶煮太久,只需調味入味即可。)

烏腳綠竹筍的筍香濃郁,煮湯及炒都很香又好吃。

綠竹筍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

綠竹筍是筍中極品,質細甜美。用它來做涼筍,少用調味料,保留其天生的美味。

綠竹筍涼筍:
材料:綠竹筍
1. 將綠竹筍帶殼洗乾淨,將尾部沒肉的尖尾切除。
2. 將去尾的綠竹筍放入電鍋內鍋加半鍋水,外鍋大約放一杯半的水,按下開關開始蒸。
3. 待筍子蒸熟後,將筍子取出剶殼,削去底部較粗部分,即可切塊當涼筍來吃。而內鍋所剩的湯汁可做高湯用,看是要再切一支筍子下去煮湯,或做別的料理的高湯。

夏天時,將筍塊放在冰箱冷藏冰一下,再取出食用,冰冰脆甜,很好吃。可以不沾醬吃原味,也可以沾沙拉醬或醬油來吃。




2015年6月2日 星期二

麻竹筍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
麻竹筍湯:
材料:麻竹筍,油,鹽
1. 麻竹筍剶殼後,切或削成片放入鍋加入冷水及一點油開火煮湯。
2. 待水滾時轉小火繼續將筍片煮軟。注意在開始煮及轉小火續煮期間不要掀鍋蓋,這樣筍子比較不會苦,待快熟時才掀蓋試筍片軟度並加鹽調味即可。
這道筍湯清香不膩。

麻竹筍雖没有綠竹筍甜細,但價格較便宜,香味也很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