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9月2日 星期三

阿成南瓜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
木瓜型的阿成南瓜是台灣市面上最普遍看到也最便宜的南瓜。甜度很好,肉質較軟水份較多。煮湯或做成南瓜泥來料理都很好,有次我做了一個大南瓜發糕來當生日蛋糕,評價還不錯。

南瓜蒸糕
材料:黑糖發糕粉,南瓜,(葡萄乾,枸杞,紅棗)
1. 先將南瓜削皮去籽後切塊,將南瓜塊蒸熟後,湯汁先倒出備用,南瓜塊壓攪成泥。
2. 依包裝上印的發糕做法加水及南瓜的湯汁,再加入南瓜泥調勻(可依個人喜好加入葡萄乾、枸杞、紅棗等)入鍋蒸成南瓜發糕。
我是用1000g的發糕粉蒸一大個南瓜蒸糕,所以蒸很久,大約50多分鐘。


2015年9月1日 星期二

杏鮑菇、乾香菇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
杏鮑菇及乾香菇是素食者常用的配料,我喜歡用杏鮑菇做黑胡椒鮑魚片(素),而乾香菇更是煮湯、燴菜及炒米粉、炒冬粉等不可缺的香料。

黑胡椒鮑魚片(素):
材料:杏鮑菇,萵苣,黑胡椒粉,醬油,糖,地瓜粉
1. 杏鮑菇切片入乾鍋烘炒,將其水分逼出後,再放黑胡椒粉及醬油稍拌一下入味即可。
這黑胡椒杏鮑菇片Q彈夠味,配菜或當零嘴都很棒。
若是配上汆燙萵苣則可以做道漂亮的菜:
2. 在鍋中放些水、醬油、一點糖再用地瓜粉勾芡成醬料配用(不要太鹹)。
3. 將做好的杏鮑菇片放射形的排放於大圓碗內,再將汆燙好的萵苣放於碗內壓平後,拿一個圓盤反扣於圓碗上再翻轉為圓碗反扣於上,將圓碗拿起,盤中就是杏鮑菇片在上而萵苣於下的圓形裝盤。
4. 將步驟2所做的醬料淋上後就漂亮可口了!

香菇炒米粉
材料:細米粉,乾香菇,杏鮑菇,紅蘿蔔,豆芽菜,胡椒粉,醬油,油,鹽。
1. 乾香菇泡軟切細絲,杏鮑菇及紅蘿蔔皆切絲,豆芽菜將綠豆殼洗掉,細米粉用熱水洗一下瀝乾備用。
2. 炒鍋放油起油鍋,香菇絲先放入炒香,再將杏鮑菇及紅蘿蔔絲放入翻炒一下,再放入豆芽菜及少許醬油稍做翻炒,再放入適度的水。
3. 待水滾時加胡椒粉後試湯頭,若不夠鹹再稍加些鹽調味,放入細米粉稍翻拌後讓稍滾一下,再將火調小,把米粉和料翻炒均勻、入味、收湯汁後即可起鍋。
這道炒米粉有香菇的香,杏鮑菇、紅蘿蔔及豆芽菜的甜味及米粉的Q爽。





2015年8月19日 星期三

在地南瓜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
  颱風來襲後,台灣菜價就會飛漲,問了菜價後,有些貴到買不下去。
有次到超市購物時,心想可能進口菜波動會較少,於是就逛到蔬果區看看。之前買過台灣種的栗子南瓜很好吃,所以看到日本產的栗子南瓜就買了一顆,結果煮起來口感鮮度較台灣產的栗子南瓜差。
  山上的茶農送我一顆自家種的木瓜型南瓜,雖然煮起來較粉較水,但甜度及鮮度都很棒。還是在地的新鮮蔬果最好吃。
  上網查發現這種木瓜型的南瓜有個很草根性的名字台灣阿成

南瓜粉圓:
材料: 南瓜、地瓜粉、糯米粉、太白粉
1. 先將南瓜削皮去籽後切塊,將南瓜塊蒸熟後,湯汁先倒出備用,南瓜塊壓攪成泥。
2. 地瓜粉與糯米粉大約一比一的量,而太白粉較少,陸序加入南瓜泥中拌勻揉成團。
3. 取出一部分備做南瓜麵用,其餘揉成條型切成小塊,即可煮QQ的南瓜粉圓。

南瓜粉圓甜湯:
材料: 南瓜粉圓、黑糖
鍋中水沸後,放入之前預留的南瓜湯汁及南瓜粉圓,待粉圓煮熟浮起時再放入黑糖調味,即是一道很自然甜味的南瓜粉圓甜湯。

南瓜湯麵:
材料:南瓜、地瓜粉、糯米粉、太白粉、麵粉、香菇、豆腐、柞菜、小白菜
1. 將之前預留的南瓜粉團再加入麵粉揉成麵團,壓扁後切成條型。
2. 香菇、柞菜切絲,豆腐切條型,小白菜切成小段。
3. 起油鍋先將香菇爆香,再放入柞菜絲一起炒後,加水煮湯,待水沸後放入豆腐條、南瓜麵條。
4. 待南瓜麵條熟浮起時放入小白菜,斟酌是否要再加鹽調味,因為柞菜有鹹味釋出,可能不須再加鹽調味。
待起鍋後,依各人口味可再加烏醋或胡椒調味。

2015年8月18日 星期二

變種南瓜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
這是一顆變種的南瓜,外皮顏色有些像日本栗子南瓜,但瓜蒂則像台灣傳統南瓜較細,瓜子像栗子南瓜的瓜子一樣扁大,而煮起來瓜肉香味像傳統南瓜,瓜肉內層較軟水,外部則厚實,而皮不會硬。
只要是口感較不好的南瓜,我就會把它做成南瓜泥來料理,做起來的料理風味仍是很好。

南瓜義大利麵:
材料:南瓜,義大利麵,鮮奶,鹽,橄欖油,青花菜,紅蘿蔔
1. 將中間的南瓜子整個不散的取下另裝小碗,瓜肉帶皮切塊放入盤中,和另裝小碗的南瓜子一起入鍋蒸熟。(南瓜子蒸好後可嗑南瓜子取食其中的瓜仁)
2. 蒸好的南瓜肉用湯匙刮起壓散做成南瓜泥,南瓜皮另放盤子直接食用,或切細末再加入南瓜泥中,南瓜泥加入鮮奶及少許鹽調成南瓜醬。
3. 義大利麵條放入滾水中(加些鹽)煮熟撈起,煮好的麵條加些橄欖油拌勻,義大利麵放入餐盤中淋上南瓜醬,盤邊擺些汆燙的青花菜及紅蘿蔔,即是一盤秀色可餐的南瓜義大利麵。

南瓜餅干:
材料:南瓜,鬆餅粉,鮮奶
1. 將做好的南瓜泥和鬆餅粉拌勻,加入鮮奶(可依喜好加些核桃、杏仁等堅果)揉成麵團。2. 將麵團揉成長條用保鮮膜包好放在冰箱冷藏一小時醒麵。
3. 將醒好的麵團切成一片一片擺放於烤盤上,每片間須留些距離讓其膨脹,放入烤箱烤,温度180度烤大約16~20分鐘即可。
烤好的南瓜餅,鬆、脆、香,是下午茶的良伴。

南瓜蒸糕:
我是買發糕粉來用,依包裝上印的發糕做法並加入南瓜泥調勻(可依個人喜好加入葡萄乾、枸杞、紅棗等)入鍋蒸成南瓜發糕。

2015年6月20日 星期六

鳯梨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
鳯梨的台語是「旺萊」,所以拜拜時常用鳯梨做供品,祈禱「旺來」。
台語的諺語有一句是「旺萊頭,西瓜尾」,說的是鳯梨的頭半部及西瓜的尾半部會比較甜比較好吃。所以我買了一整顆鳯梨時,會把鳯梨的頭半部切來當水果吃,而另一半則拿來煮鳯梨苦瓜或鳯梨苦瓜湯。

鳯梨苦瓜湯:
材料:苦瓜、鳯梨、麵輪、梅干菜、豆醬、油

1. 苦瓜將瓜瓤去除,切大片加水開始煮湯,湯滾時轉小火繼續煮。

2. 鳯梨切片加入湯中一起煮,加入一些油,苦瓜湯要多些油才不會澀。
3. 梅干菜洗乾淨切小片再加入湯中一起煮,麵輪先用滾水燙過後再加入湯中一起煮。

4. 待苦瓜軟了,梅干菜的鹹味入了湯時,再加入豆醬調味即可


這道鳯梨苦瓜湯,酸酸甜甜有些苦甘又很香,麵輪也入了味,口感也很好,是很開味的湯品。

2015年6月13日 星期六

烏腳綠竹筍(烏殼綠竹筍)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
烏腳綠竹筍(烏殼綠竹筍)的纖維較綠竹筍的粗,但價錢便宜很多,甜味和筍香也不錯。所以要煮筍湯或炒筍絲時,就會考慮買烏腳綠竹筍。若是筍子比較大支或比較多時,我通常會用煮筍湯的方法,將筍子剝殼削去底部較粗部分後,切片煮筍湯。待筍湯煮好時,撈出部分筍片來切絲炒。若是筍子比較少時,就直接切絲來炒。

清炒筍絲:
材料:烏腳綠竹筍,鹽,油
1. 將筍子剝殼削去底部較粗部分後,切成絲。
2. 炒鍋熱鍋放入油,再放入筍絲翻炒幾下後,放入水(生炒時水要多一些,大約淹齊筍絲)悶煮到筍絲熟軟,加鹽調味再稍悶一下入味即可。(生炒的要悶煮較久,而從筍湯撈出炒絲的則不須放太多水也不用悶煮太久,只需調味入味即可。)

烏腳綠竹筍的筍香濃郁,煮湯及炒都很香又好吃。

綠竹筍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

綠竹筍是筍中極品,質細甜美。用它來做涼筍,少用調味料,保留其天生的美味。

綠竹筍涼筍:
材料:綠竹筍
1. 將綠竹筍帶殼洗乾淨,將尾部沒肉的尖尾切除。
2. 將去尾的綠竹筍放入電鍋內鍋加半鍋水,外鍋大約放一杯半的水,按下開關開始蒸。
3. 待筍子蒸熟後,將筍子取出剶殼,削去底部較粗部分,即可切塊當涼筍來吃。而內鍋所剩的湯汁可做高湯用,看是要再切一支筍子下去煮湯,或做別的料理的高湯。

夏天時,將筍塊放在冰箱冷藏冰一下,再取出食用,冰冰脆甜,很好吃。可以不沾醬吃原味,也可以沾沙拉醬或醬油來吃。




2015年6月2日 星期二

麻竹筍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
麻竹筍湯:
材料:麻竹筍,油,鹽
1. 麻竹筍剶殼後,切或削成片放入鍋加入冷水及一點油開火煮湯。
2. 待水滾時轉小火繼續將筍片煮軟。注意在開始煮及轉小火續煮期間不要掀鍋蓋,這樣筍子比較不會苦,待快熟時才掀蓋試筍片軟度並加鹽調味即可。
這道筍湯清香不膩。

麻竹筍雖没有綠竹筍甜細,但價格較便宜,香味也很好。


2015年4月29日 星期三

桂竹筍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
現在正是春茶採收期,今天上山幫忙茶農揀茶枝,茶農則送我現採的紅菜和桂竹筍。
桂竹筍煮湯或紅燒滷煮都很好吃,現採的桂竹筍煮湯,更是清香脆嫩。
茶農給我的桂竹筍很多,所以我把桂竹筍的葉殼剝掉,將較硬的竹節切除後,放入鍋中用水煮,做殺菁處理。大約煮5分鐘時,將一些要煮湯的,先夾出來,要留下來紅燒滷煮的則繼續煮到纖維較軟化(如市場賣的已殺菁的桂竹筍)即可。將其放涼後可冰凍收藏,日後再調理煮食。

梅乾菜桂竹筍湯:
材料:桂竹筍,梅乾菜,油。
1.  桂竹筍切段放入鍋內,加入冷水及適量的油(桂竹筍須較多油才不會澀)開始煮。待水滾時轉為小火繼續燉煮。
2.  梅乾菜洗乾淨後切細段,待桂竹筍燉煮到纖維較軟脆時,再將梅乾菜放入一起煮。
3.  待梅乾菜煮軟入味,梅乾菜不會太鹹時,試湯味若够味就不用再加鹽調味,即可關火。
這道湯有桂竹筍及梅乾菜的香味,味甘又稍有鹹酸,是道很開胃的湯。

紅燒香菇桂竹筍:
材料:桂竹筍,乾香菇,醬油,油。
1.  乾香菇泡軟切絲
2.  已殺菁過的桂竹筍再用滾水煮一下,讓纖維變軟些撈起瀝乾,先垂直撕成2公分寬的長條,再切段成2公分半長。
3.  炒鍋放入油(桂竹筍須較多油才不會澀),再放入香菇爆香,然後放入桂竹筍翻炒一下,再放入清水及醬油成滷湯,滷湯大約和桂竹筍齊高即可,待湯滾時轉中小火滷煮到收湯汁入味即可。
這道菜有桂竹筍及醬油的香味,是道不錯的配菜及便當菜。

2015年4月2日 星期四

高麗菜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
這陣子高麗菜盛產,品質好又便宜,所以幾乎每天都會用高麗菜來做料理。高麗菜清炒稍悶就很好吃,亦可變換做多種料理:

台式泡菜:
高麗菜晾乾放入泠開水中加鹽醃泡成泡菜,脆甜好吃。加小黃瓜一起醃泡可以加速酸化,喜歡辣味,可以加薑片或辣椒一起醃泡。放於常温大約三天後可食用,未食用則放於氷箱冷藏,讓其減緩再酸化。注意:做泡菜時,不可有生水,容器及食材都不能沾有生水,這樣才不會發霉。

高麗菜捲:
高麗菜片稍川燙軟,包捲素火腿後用瓠瓜絲綁緊做成菜捲,可以直接悶滷,或是放入蘿蔔湯中做成關東煮。

高麗菜糕:
做法和蘿蔔糕相同,只是將高麗菜絲替代蘿蔔絲在鍋中炒後悶軟調味,在來米的粉加水調均後,倒入鍋中和高麗菜拌勻後再倒入電鍋內鍋,放入電鍋蒸熟。做法程序可參考之前介紹的蘿蔔糕作法http://vege-green.blogspot.tw/2014/02/blog-post_13.html

高麗菜水餃:
高麗菜川燙軟,切碎後將水份揑出(揑出的菜汁可以留做高湯)後和素火腿碎末、香菇碎末,豆皮碎末等拌勻調味,即可用水餃皮包成水餃。

我不會做包子,若會,應該連高麗菜包也做了吧!
附近的越南人也教我一種快速的泡菜作法,就稱它為越式泡菜吧!傳統的台式泡菜為自然酸化,大約要泡三天才可食用,而這種越式泡菜只要一天多就可食用。
越式泡菜:
材料:高麗菜,紅蘿蔔,薑,檸檬,冰糖,鹽
. 水煮開加入冰糖調味好放涼。
高麗菜一片一片洗好後晾乾,紅蘿蔔,薑,檸檬等也整個洗好後晾乾。
. 高麗菜撕成碎片,紅蘿蔔刨成細絲,薑切成薄片,檸檬榨汁。
. 紅蘿蔔絲加在高麗菜中,放入一些鹽拌勻並用手將高麗菜搓揉軟。
. 將薑及檸檬汁倒入已放涼的開水中調味,再將搓揉軟的高麗菜也放入泡成泡菜,大約泡一天多即可食用,未吃完的則放入氷箱冷藏慢慢食用。

這道越式泡菜酸甜可口,是一道很好的開胃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