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

包心白菜
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
冬天除了是蘿蔔的盛產期,亦是大白菜及高麗菜的盛產期。
簡簡單單做料理一直是我的王道,因為家中素食,而姪女喜歡吃素佛跳牆,也就利用包心白菜做。

素食佛跳牆:
材料:包心白菜、芋頭、炸豆皮、猴頭菇、乾香菇、金菇、紅棗
1. 炸豆皮入滾水汆燙後放涼切絲,香菇泡軟切塊或切絲,芋頭切塊,白菜剝片(不要太小片).
2. 起油鍋,放入芋塊煎,再放入香菇爆香,再放入猴頭菇、炸豆皮一起翻炒後再將白菜放入翻炒悶出水,加入金菇,再加水續悶。
3. 待白菜悶稍軟,加鹽、白胡椒粉調味後起鍋裝入瓷甕,湯汁不要太滿以免蒸時溢出,把紅棗放入即可入電鍋蒸大約20~30分鐘。(若瓷甕,可用鍋子,只是甕比較漂亮,悶熱較足。)
這道簡單的佛跳牆,香甜清爽不油膩,若想多些料,亦可再加素丸或素天婦羅一起蒸,但不想吃太多再製品,就不放了。若能買到海洋竹笙,加入後風味更好,但海洋竹笙並不好買得到。

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

白蘿蔔、紅蘿蔔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冬季是蘿蔔的季節、一碗熱熱的蘿蔔湯或是紅燒蘿蔔,都會讓人暖入心窩。
紅蘿蔔又叫胡蘿蔔,我常拿它來當配色,而白蘿蔔則是做料理的主角了。

紅燒蘿蔔:
材料:白蘿蔔、紅蘿蔔、薑
薑切片,白蘿蔔切大塊,紅蘿蔔切塊(我會切比白蘿蔔小塊)
白蘿蔔及薑片一起放入鍋中,加入水大約和白蘿蔔齊高,開火煮,水滾後火稍轉小。
等白蘿蔔半軟時加入紅蘿蔔、醬油、油稍拌勻後繼續煮到蘿蔔軟,湯汁收少即可起鍋。
這道菜的重點是醬油的鹹味只在蘿蔔的表層,而蘿蔔中心仍能保有蘿蔔的天然甜味。

白蘿蔔關東煮:
材料:白蘿蔔、油豆腐、素天婦羅、鴻喜菇
白蘿蔔切大塊入鍋加水煮湯,水滾後火稍轉小,煮到蘿蔔軟時再把油豆腐、素天婦羅、鴻喜菇放入,加入少許油、鹽調味,待素天婦羅膨漲即可關火。
這道簡單的關東煮,可以喝到香甜的蘿蔔湯,撈起白蘿蔔、油豆腐、素天婦羅、鴻喜菇沾甜辣醬來吃,有趣又溫暖。

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

茄子

圖、文 :須彌一色

茄子要買深色一點的較好吃,以前不懂以為淺紫色的會較嫩,結果是較老不好吃。
茄子要煸才好吃,但我家盡量不吃炸或煎的食物,而我炒茄子不是太爛就是不夠軟,後來乾脆就用蒸的沾醬或再拌醬。
清蒸茄子:
鍋中水滾後,茄子整條入蒸盤蒸。蒸好後拿出放涼切段。
沾醬則用沙拉醬和味噌調拌加一點冷開水調勻即可。
這道菜吃起來,茄香軟Q又甜鹹爽口。
香辣茄子:
茄子蒸軟顏色仍為紫色時就拿出放涼切段。
薑切末,辣椒亦切成末。
起油鍋,放入薑末及辣椒末稍爆香,轉小火,放入茄子並加入醬油膏(醬油膏可先加開水調開)調味拌勻即可熄火起鍋。
這道菜香辣鹹只稍裹於茄子表面,茄子內部仍可保有原有的香甜,口感很有層次。

2013年12月8日 星期日

大芥菜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現在正是大芥菜盛產的季節,買一顆大芥菜可以一菜兩吃,菜葉部分取下來醃雪裏紅,芥菜柄及心則可做素干貝芥菜。

將芥菜葉晾乾,放入鍋子後加入鹽巴搓揉出水,再放一個鍋子疊放在上方,再加入水於上方鍋子內,讓下方鍋子裏的芥菜葉繼續壓出水份。大約壓一個晚上即可成為深綠色的雪裏紅。


雪裏紅炒毛豆:

材料:雪裏紅、毛豆、紅辣椒

雪裏紅用水洗淨擰乾,橫切成細段,和毛豆及紅辣椒絲一起入油鍋炒。這道菜鹹鹹香香辣辣的,很下飯。


素干貝芥菜:

材料:杏鮑菇、芥菜心、金菇、薑、蓮藕粉

芥菜心切大片,鍋中水滾後加少許鹽及油,芥菜入鍋汆燙熟,取出後擺入盤中備用。

杏鮑菇橫切成一個一個扁圓形很像干貝的形狀,先入乾熱的鍋中翻炒一下備用,這樣杏鮑菇煮後會比較Q。金菇切細段,薑切成細末。

起油鍋,薑末放入爆香,杏鮑菇及金菇放入稍炒加一些水煮出一些湯汁加鹽、白胡椒粉調味,再用蓮藕粉勾芡,起鍋倒於芥菜上方。

杏鮑菇一顆顆白白嫩嫩的襯著翠綠的芥菜心,很漂亮。芥菜心沾上了金菇甜甜的湯汁,順口甜脆很爽口,杏鮑菇也Q彈好吃。

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

糯米椒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

因為要準備便當菜,所以糯米椒炒豆干就成了我的家常菜。
糯米椒炒豆鼓小豆干:
糯米椒切小段,豆干切小塊,豆干先下油鍋炒,再放入糯米椒及豆鼓一起炒,加鹽調味後即可。
糯米椒不要煮太軟,脆脆甜甜的,豆干QQ的,豆鼓香香鹹鹹的,很下飯的一道菜。

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

豆薯

圖、文 :須彌一色

豆薯可以生吃,很甜很脆,用酸梅汁涼拌,是夏日消暑的好料理。我平常是切絲和紅蘿蔔切絲一起炒,紅白相間很漂亮。
有天我想煮味噌湯,但沒有白蘿蔔,於是用豆薯替代,結果湯很好喝哦!

豆薯味噌湯:
牛蒡削皮切薄片先下鍋加水煮湯,豆薯削皮切小塊,待湯滾後加入轉小火慢燉。昆布切片再加入,紅蘿蔔切細塊待牛蒡軟時再加入(只是配色,紅蘿蔔的味道不要太重),豆腐切塊加入(亦可不加),再加點油、味噌及鹽調味即可。

這道湯不要太鹹,其有層次豐富的天然甜味及味噌的香味。

2013年11月1日 星期五

青花菜

圖、文 :須彌一色



為了便當菜,青花菜就常被選用,簡單的料理一下就可以。

青花菜炒杏鮑菇:
青花菜切小朵,入沸水川燙後放入泠開水中定色。杏鮑菇切片,放少許水在炒鍋,杏鮑菇入鍋炒,再將青花菜放入加鹽調味,稍翻炒後,關火淋上橄欖油及撒些黑胡椒拌一下即可起鍋入盤。
這樣的做法,有西式料理的風味。若改為油鍋炒再勾芡的話,則有中式料理的風味。

做菜之前先用畫筆畫下,覺得青花菜好像是棵縮小版的大樹。

「青花菜」三個字是蘇軾的字。
要配字時,我只想到蘇軾或是許太貢的字,許太貢的字樸實,蘇軾的字灑脫厚實。最後用蘇軾的《春帖子詞》中的字。

2013年10月19日 星期六

青江菜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 
 
青江菜是很好運用的菜,可以清炒,可以包水餃,更可以做襯托菜色的菜底或邊菜。
對我來說,簡單好做的料理就是王道。有一道很美麗的豆腐料理配上青江菜就像是一道功夫大菜哦!
 
豆腐寶:
a.     板豆腐稍將水份壓出後,切搗碎成泥。芹菜切珠,紅蘿蔔切碎塊,香菇切碎塊。香菇先放入炒鍋爆香,再加入紅蘿蔔一起稍炒後,芹菜豆腐泥下鍋一起拌抄加鹽調味(不要太鹹,之後會再淋醬)。將拌好的豆腐泥起鍋放入圓碗中壓緊實。
b.     汆燙青江菜(可用一小棵的青江菜或用一整片的青江菜菜葉),鍋中放水燒滾,加些鹽及油,再將青江菜放入汆燙,汆燙後的青江菜會很脆白鮮綠。
c.      淋醬:若有現成淋醬即可用,若無可以自己做,鍋中放少許水、醬油(若愛有些甜可加一點點糖)滾後,用蓮藕粉或地瓜粉勾芡即可做成淋醬。
d.     拿一圓盤蓋在豆腐泥碗上,將圓鼓鼓的豆腐寶反扣在圓盤上,再青江菜擺放於圓盤的四邊,再將淋醬淋在豆腐上。
這道菜看起來好像很費功夫,其實做起很簡單。顏色很美,又好吃。豆腐軟柔又有口感層次,青江菜沾了淋醬,也好吃又爽口。


2013年10月8日 星期二

包穀、玉米、番麥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
記得小時候,有人稱玉米為包穀,而我家則稱它為番麥(台語)。那時候只要去看野台戲時,就會買一根塗鹽水帶著葉子的玉米,邊看戲邊吃玉米。
在網路上看到有人說玉米用藥是直接進入植株內,建議用玉米粒煮食,不要整根煮食。但我還是喜歡玉米一整塊啃食的香味,所以就買不放農藥的玉米了。
清蒸玉米:
將包著玉米的嫩葉平舖在鍋內,放水不要淹過葉子,再將玉米置放葉子上方悶蒸。
待玉米熟時其香味及甜味比較不流失比水煮的好,鍋內的湯也有著玉米葉的香味,可以留下來煮湯。

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

苦瓜

圖、文 :須彌一色

夏季是瓜類的盛產季節,入秋後瓜類就進入尾聲漸漸少了。

山上茶農送了一些小小的苦瓜,看起來很可愛,就拿來做鳯梨苦瓜:


鳯梨苦瓜:

若是鳯梨盛產的季節可用新鮮鳯梨,無新鮮鳯朵時,則用鳯梨罐頭。

若是苦瓜較不成熟,則將瓜瓤去除,成熟苦瓜瓜瓤綿軟可只去籽。

苦瓜和鳯梨皆切片入鍋,放大約淹齊苦瓜及鳯梨的水做悶煮。

待苦瓜悶稍軟時加入油續悶,苦瓜軟時再加豆醬及鹽調味再稍悶入味即可。


這道菜苦瓜要悶軟不要太鹹,瓜瓤化入豆醬及鳯梨湯汁內成濃稠醬汁裹在苦瓜表面,每片苦瓜吃起來苦甘鹹甜,滋味層次豐富,讓人一片接一片的品嚐。家人都很喜歡這道菜。
「苦瓜」兩字是篆書,出自漢朝許慎的《說文解字》。

2013年9月29日 星期日

鳥莧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
鳥莧

賣菜老闆說鳥莧煮魩仔魚羹最好吃,但我是素食者,所以就配了金針菇煮了素羹,還真是不錯吃。

鳥莧金針菇素羹:
鳥莧先下鍋稍煮軟,再將金針菇切細段加入燴炒,再加鹽調味。因金針菇有黏性,可不須勾芡,但若喜歡濃稠口味,則可用蓮藕粉勾芡即可。

金針菇的香甜黏滑正好掩蓋了鳥莧稍有的苦澀,整道菜吃起來香甜滑順又有口感。

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

南瓜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南瓜



看上這顆南瓜的藍綠色,所以買下來當擺飾。

擺放了二星期,看它綠色漸淡,而黃色部分漸紅,看來是熟透了,才剖開料理。

蕃茄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蕃茄

蕃茄生吃、煮湯、燴炒、烤都可,做成中式或是西式料理都很好吃。
但對我這個煮菜很菜很菜的菜菜子,簡單容易做的菜才是王道。所以蕃茄金菇燴炒就是我常做的蕃茄料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