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2月22日 星期一

紅麴甜湯圓、芝麻大湯圓

圖 、文 : 須彌一色



這個影片是以前過冬至時做的,那時到山上茶農家幫忙揀茶枝並幫忙揉糯米糰做湯圓。

今年我是買糯米粉來做湯圓,很方便。因為忘了買紅花膏來染色,就用家中現有的紅麴醬來染色做紅湯圓,效果很好,吃起來也很有風味。
我還作了芝麻大湯圓及紅豆大湯圓,一些在冬至時吃,一些則冷凍起來留到元宵時食用。
因為芝麻餡及紅豆餡是要包到湯圓裏的,所以糖要用綿糖(白綿糖)才不會生出水分。

紅麴甜湯圓:
材料:糯米粉,紅麴醬,糖
1. 糯米粉用熱開水豁,再揉成糰(熱開水來豁糯米粉,就不用再特地去煮一塊熟的糯米塊來揉,而且揉出來的湯圓很Q)。
2. 將糯米糰分成兩部分,一部分不染色搓成一顆顆的銀白湯圓。
3. 另一部分加入紅麴醬揉成紅糯米糰,再搓成一顆顆的紅湯圓。
4. 鍋裏放水煮開,放入銀白湯圓及紅湯圓下去煮,待湯圓浮起來水面,再加入適量的糖即可。
這道紅麴甜湯圓,銀白湯圓是原味,而紅湯圓則帶一點點鹹味及紅麴的香味。


芝麻大湯圓:
材料:糯米粉,無糖芝麻粉,白綿糖,奶油,麵粉
1. 糯米粉用熱開水豁,再揉成糰(熱開水來豁糯米粉,就不用再特地去煮一塊熟的糯米塊來揉,而且揉出來的湯圓很Q),再加少許麵粉一起揉成糰,可讓湯圓冷凍時較不會裂開。
2. 奶油放入炒鍋化關火,再加入芝麻粉及白綿糖拌勻攪成糊,盛起放冷,奶油冷時會凝固,所以芝麻糊就比較可以捏成一球球的小芝麻球好包入湯圓中。
3. 糯米糰揉好,分成一小球一小球的糯米球,小芝麻球也準備好,糯米球中間壓入成凹形狀,將小芝麻球放入包起,成了一顆芝麻餡的大湯圓。
4. 將一顆顆的大湯圓平放在平盤中,放入冰箱冷凍庫中大約一小時多,就可拿起裝袋後冷凍收藏。
4. 鍋裏放水煮開,放入大湯圓去煮,待湯圓浮起來水面,再稍滾一下即可盛起食用。

紅豆餡的做法可依之前所寫的紅豆沙鹼粽、紅豆沙白粽中的做法去做。

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

櫛瓜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
當個家庭煮婦,為了每天的菜色變化,真的很感到困擾。
在市場繞了一圈,好像買不到什麼新菜色。忽然看到一藍鮮黃色的櫛瓜,就快速的走過去買了兩條。上網查櫛瓜的煮法後,決定偏西式的簡單煮法。

清炒櫛瓜:
材料:櫛瓜,紅蘿蔔,西洋芹,鹽,橄欖油
櫛瓜、紅蘿蔔片和西芹皆切片一起放入平底鍋,鍋內放少許水,將它們一起悶熟後關火,放入橄欖油及鹽清拌後起鍋。

焗烤櫛瓜:
材料:櫛瓜,紅蘿蔔,西洋芹,南瓜,起司條
1. 南瓜肉帶皮切塊放入盤中,和另裝小碗的南瓜子一起入鍋蒸熟。
2. 蒸好的南瓜肉用湯匙刮起壓散做成南瓜泥,南瓜皮另放盤子直接食用,或切細末再加入南瓜泥中。
3. 櫛瓜、紅蘿蔔片和西芹皆切片一起汆燙,放在南瓜泥上,撒上起司後入烤箱焗烤。
因起司有鹹味,不放鹽亦有風味,若口味較重者,則南瓜在調泥時稍加一點鹽增加口味,櫛瓜、紅蘿蔔及西芹亦可先撒一點點鹽拌勻再放在南瓜泥上焗烤。


2014年9月9日 星期二

台灣變種栗子南瓜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
今年吃到最好吃的南瓜,是姊姊送的台灣變種的栗子南瓜,瓜皮是淡淡的藍綠色,放久時會有淡淡的橙色斑紋。煮起來瓜肉很鬆甜,不會像傳統南瓜那樣水水的,南瓜皮則不會像日本栗子南瓜那樣苦苦硬硬的。所以作料理時,我儘量去保存它甜美的原味,清蒸時不加鹽及薑絲等配料,用它來做南瓜飯或是南瓜焗烤最適合了!

南瓜飯:
材料:南瓜,白米
將中間的南瓜子取下另煮,瓜肉帶皮切塊和米一起入電鍋煮。很簡單的飯煮好了,南瓜也煮好了。

南瓜焗烤:
材料:南瓜,起司絲
將中間的南瓜子整個不散的取下另裝小碗,瓜肉帶皮切小塊平舖在盤中,和另裝小碗的南瓜子一起入鍋蒸到剛好熟,瓜肉不要蒸太軟。若盤子是可入烤箱,則不用換盤直接在瓜肉上撒上起司絲即可入烤箱烤,烤好後可依個人喜好再撒些黑胡椒粉即可上桌。

栗子南瓜的南瓜子較硬,瓜子肉較少,若不是有閒情雅致,慢慢嗑瓜子,則建議不須留來蒸食。

2014年8月15日 星期五

嫩薑

圖、文 :須彌一色



因為茹素,所以常會用薑調味。我很喜歡將嫩薑切細絲或薄片,放一些鹽、糖、醋拌浸一下做涼菜。也可以和炒過的小豆干、燙過的豆芽菜和鴻喜菇一起拌飯吃,很爽口,很適合夏天食用。
天氣熱,畫這嫩薑時,看它越來越失去水份,就越來越老,真是每一刻都在變化中,畫的速度真是要快速一點。

酸甜嫩薑片:
材料:嫩薑,鹽,糖,醋
1. 將嫩薑切薄片,用鹽拌勻靜置半小時。
2. 用手揑揉薑切將辣汁揑出倒掉。
3. 放入糖和醋拌勻即可,可放入冰箱冰涼食用。
這道酸甜微辣的涼菜,在夏天吃起來,很開胃。

2014年8月4日 星期一

瓠仔、菜瓜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

台灣俗語中有一句“人那衰,種瓠仔生菜瓜"。瓠仔(瓠瓜)很好吃,菜瓜(絲瓜)也很好吃,種瓠仔生菜瓜好像也不是什麼衰事。至少還有個果實可採可吃,不是全然的徒勞無功。
絲瓜和瓠瓜都很好煮,清炒悶煮即可。亦可加料做個較華麗的菜:

瓠瓜素羹:
材料:瓠瓜、紅蘿蔔、素肉絲、香菇、金菇、黑木耳、豆腐
調味料:油、鹽、醋、糖、烏醋、白胡椒粉、蓮藕粉
步驟:
1.    瓠瓜和紅蘿蔔削皮用搓板搓成絲,素肉絲用水泡開,香菇泡開切絲,黑木耳亦切絲,豆腐切條
2.    炒菜鍋放油,再放入香菇絲爆香,然後依序放入素肉絲、紅蘿蔔絲、瓠瓜絲及一點鹽稍微炒軟,再加入水煮湯。
3.    水滾後加入金菇、豆腐一起煮。
4.    加入鹽、醋、糖、烏醋、白胡椒粉調味。
5.    蓮藕粉用泠水化開後加入芶薄芡即可。
我一向注重顔色,所以烏醋不會放太多,以免湯色不漂亮。有時會先不加烏醋,讓食用者依各人口味再加入。而紅蘿蔔只是添加顏色,不要放太多以免紅蘿蔔味道太重。素肉絲也不要太多,只是配色及增加食用時的口感層次。
這道羹是用瓠瓜做主底,吃起來條條滑順,比用素魚翅做羹好吃。

清悶絲瓜:
材料:絲瓜,枸杞
調味料:油、鹽
步驟:
1.    絲瓜削皮後切片
2.    炒菜鍋放少許油,放入絲瓜稍翻炒後,只放一點點水,絲瓜會生出湯汁,轉小火悶煮。
3.    待絲瓜悶熟時,加少許鹽調味,枸杞用水洗一下放入鍋中和絲瓜拌勻即可。
絲瓜很甜又滑潤,用枸杞來配色看起來很漂亮。

2014年7月16日 星期三

刺瓜仔、刺瓜仔哖(台語)

文、圖:須彌一色


夏季是瓜類的盛產期,在這季節裏就好好享受便宜又新鮮的瓜類料理。
我以前以為小黃瓜就是還沒長大的大黃瓜,後來才知道兩者是不同品種。

黃瓜義大利麵 :
材料:大黃瓜,杏鮑菇,番茄,番茄醬
1.  將大黃瓜洗淨,將外皮先用刨刀刨掉後,再順著長方向將瓜肉慢慢刨成一條條如寬麵條似的,中間有子的瓜瓤若不想捨棄則切長段備用。杏鮑菇撕成長絲(亦可用白靈菇撕長絲)備用。
2.  番茄洗淨入滾水汆燙一下,將皮剝掉後切片備用。
3.  用炒鍋放一些油,將番茄放入稍翻炒後放水煮醬汁,這時可將已切長段的瓜瓤放入一起煮軟(瓜瓤不能煮散掉)。
4.  加入番茄醬、杏鮑菇絲並用鹽稍調味一下後,將瓜瓤取出,將黃瓜寬條放入拌勻,若瓜瓤尚不够軟,可以再放入一起悶煮,待醬汁入味即可(瓜條熟即可,不要煮爛)。先將瓜瓤完整取出另放,再將瓜條即醬汁一起盛起裝盤。
這道黃瓜義大利麵,並不是真正的麵食,而是大黃瓜絲條當麵條而煮成的,吃起來酸甜爽口,在這種大熱天,不想吃飯也不想吃麵食時,可以來一盤黃瓜義大利麵。
煮軟入味的黃瓜瓤也不錯吃,但不是主要角色。注意黃瓜子不要散到黃瓜麵裏,吃起來才會滑順。

小黃瓜炒華翠菇:
材料:小黃瓜,華翠菇(滿天星菇)
1.  將小黃瓜洗淨切成絲,華菇洗淨切成兩段。
2.  炒鍋放少許油,將小黃瓜絲和華翠菇一起放入稍做翻炒,用鹽稍做調味後即可盛起。
這道菜配色很不錯,吃起來滑滑又脆脆的,味道又很香甜,兩種食材配在一起很對味。

2014年7月2日 星期三

金瓜茄仔(台語)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
南瓜的種類很多,外型更是多變,口味也各有特色,我深深的被它們迷住了。
姊姊從通霄帶了二顆長柄南瓜送我們,母親的朋友也從彰化帶了一顆送我們,並說這種瓜在台北種時,柄會較短,無法長成長長的柄。
它的瓜肉較偏黃色,口感較綿密及甜。只有在下面圓隆的地方才有瓜瓤,長柄型的地方都是瓜肉。
姊姊告訴我,她們都叫這種南瓜為金瓜茄子,因為長的像茄子一樣長長的。

南瓜炒米粉:
材料:南瓜,素肉絲,米粉,香菇,醬油,油
1. 南瓜洗淨將瓜肉用搓板搓成粗絲備用,乾香菇泡軟後切絲備用,若是乾的素肉絲就先用香菇水加醬油泡軟入味備用。
. 米粉用滾水汆燙後用油拌勻備用。
. 炒鍋放入適量油,將香菇絲放入爆香,再將素肉絲放入炒,再放入南瓜絲一起炒,加些燙米粉的湯水及適量的醬油一起稍悶一下,南瓜剛好熟即可,不要悶爛,再放入米粉加些胡椒粉拌勻後,試吃味道,不够味時再加些醬油或醬油高拌勻即可。
這道炒米粉有著南瓜的香甜,米粉上滑著南瓜的甜汁,滑順爽口。在這炎炎的夏日,一道簡單的南瓜米粉,吃入夏日的風味。

2014年6月24日 星期二

冬瓜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
畫冬瓜時發現自己很難捉住它的質地表現,這顆冬瓜的形狀看起來像一條大蟲寶寶,這冬瓜有著一塊塊的斑紋,這又讓我覺得它像圓滾滾的小海犳。
「冬瓜」兩個字是趙孟頫的字,我很喜歡他的字。

冬瓜鮮湯:
材料:冬瓜,嫩薑,金菇(金針菇),香菇,素火腿
步驟:
1.  將冬瓜削皮去心切成小丁,嫩薑切細絲,金針菇切小段,香菇泡軟切小塊,素火腿切小丁。
2.  將素火腿小丁用油煎過(這様煮湯時較不會碎掉),香菇亦用油爆香備用。
3.  將冬瓜小丁、嫩薑絲、金針菇、煎過的素火腿及爆香的香菇一起放入湯鍋。
4.  先用大火讓湯滾後轉小火慢熬(亦可用電鍋燉)。
5.  待冬瓜軟度適中,只要加鹽調味後即可上桌。
這道菜有冬瓜的清爽,金針菇的鮮甜,香菇及素火腿的香味。簡單而華麗, 有大菜冬瓜盅的口味,卻很簡單料理.




2014年6月15日 星期日

牛奶南瓜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向花蓮菜農買的「牛奶南瓜」,皮色粉粉的很可愛,內部的瓜肉粉黃,煮熟後瓜肉色彩更鮮黃漂亮,鬆軟綿密入口即化。

清蒸南瓜:
材料:南瓜,薑絲,鹽
清蒸南瓜和南瓜清湯的前處理相同,將中間的南瓜子整個不散的取下另裝小碗,瓜肉帶皮切塊放入盤中,上方擺上薑絲(喜歡帶鹹味可輕撒一點鹽)和另裝小碗的南瓜子一起入鍋蒸熟。

享受香甜鬆軟的南瓜瓜肉,又可以嗑南瓜子。




2014年6月7日 星期六

素鹹粽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

我是素食者,所以今年也包了素鹹粽。包鹹粽的葉子,我曾過用桂竹的黃竹葉,曬乾的綠竹葉及野薑花的葉子來包。包起來的感覺都得不錯,只是桂竹的黃竹葉包時,內面我會襯竹葉,我還是很注重葉子的香味。

素鹹粽:
材料:青竹葉,綁粽子的綿線,圓糯米,米豆,素火腿,蓮子,栗子,香菇,桂竹筍,蘿葡乾,薑,胡椒粉,五香粉,油,素蠔油,醬油。
1.  圓糯米洗好先泡水四小時,把米撈起瀝乾水備用。米豆亦洗好泡水二小時後開火讓其水滾後關火悶一下,再將米豆撈起瀝乾水備用。
2.  乾的青竹葉,須放入滾水中燙一下後再洗,這樣葉子才會柔軟好包,待葉子洗好瀝乾水備用。
3.  栗子須先泡水二小時後,將夾縫中的紅色膜剔除,再和蓮子一起加入泠水後煮熟。煮熟後栗子及蓮子撈起備用,湯汁則做為高湯備用。
4.  香菇泡軟後,分二部分,一分切塊備用,一分切細絲備用。
5.  桂竹筍先用水煮軟備用。蘿葡乾切碎備用。薑則切成薑末備用。
6.  起油鍋,先將栗子稍炸後盛起備用,素火腿切厚片兩面煎熟後,取出再切成丁塊做餡料。
7.  炒鍋中放一點油,將碎蘿葡乾放入炒香即可盛出做餡料。
8.  將香菇塊放入油鍋中,稍爆香,再將栗子及蓮子一起放入,加入素蠔油翻炒後盛出做餡料。
9.  桂竹筍接著放入炒鍋中,放一些水及素蠔油悶煮入味後盛起做餡料,不要太鹹。
10.  餡料做好後,炒鍋洗乾淨,再起油鍋炒米,先放入薑末爆香,再放入香菇絲一起爆香,再將糯米放入並加入高湯翻炒,再加入醬油、胡椒粉、五香粉調味,最後將米豆放入拌炒均勻即可。
11. 餡料備好,炒米備好,粽葉備好,綁粽子的綿線備好,就開始包粽子。
12. 包好粽子,待蒸鍋中的水滾時再放入蒸籠中蒸大約45分鐘至一小時即可。

2014年6月1日 星期日

紅豆沙鹼粽、紅豆沙白粽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


這次端午節做了紅豆沙鹼粽及紅豆沙白粽。家裏傳統是包鹼粽,但我偏好紅豆沙白粽的清香爽口,所以兩種口味都做。前置作業就是先做紅豆沙餡。

紅豆沙餡製作:
材料:紅豆,砂糖,油
一斤紅豆大約用一斤砂糖調味。
1. 先將紅豆洗好放入鍋中,加水煮,待水滾後即關掉火,讓鍋蓋蓋著,讓其悶大約二、三小時後,將紅豆湯汁倒出,讓湯汁只剩少許,再加入砂糖入鍋,再開火滾煮並讓湯汁收少,很快紅豆就能煮爛。這樣可省火。
2. 將煮好的紅豆稍放涼後,再用果汁機將紅豆打成泥。
3. 將炒菜鍋烘乾,開小火,放入少許油,讓油沾勻在整個炒鍋面,放入紅豆泥開始烘炒成紅豆沙。
4. 待紅豆沙放涼後,將紅豆沙搓成一顆顆豆沙球,以備做粽子的紅豆沙餡。

紅豆沙鹼粽:
材料:新鮮綠粽葉,圓糯米,鹼粉,紅豆沙餡,油、鹽少許,包粽子的棉線串。
買圓糯米及鹼粉來包鹼粽時,商店老闆會說一斤糯米須用0.5兩鹼粉,但我們家的人不喜歡鹼味太重,所以我一斤圓糯米只用0.4兩的鹼粉。
1. 先將糯米洗好泡水4小時後,把米撈起將水瀝乾,放到另一鍋中,將鹼粉及少許的油及一點點的鹽放入米中拌勻,再放置一小時。
2. 一定要用新鮮綠粽葉來包才會色澤漂亮並有粽葉的清香,若用曬乾的粽葉來包,則鹼粽會變黑。將粽葉洗好後,將水瀝乾。
3. 米備好,粽葉備好,紅豆沙餡也備好就可以開始包粽子。粽葉包的方法可參考前一篇《包粽香包》的包法,但包鹼粽是要有技巧的,須包部分中空,中空部分越多,鹼粽就越軟,反之就越硬。因為要包紅豆沙餡,所以我大約包7分料,3分中空,若不包餡,就會包6分米,4分中空。
4. 粽子包好後,待大鍋水滾時放入水中煮,大約要煮三小時半才能有透明Q軟的鹼粽。

紅豆沙白粽:
材料:新鮮綠粽葉,圓糯米,紅豆沙餡,包粽子的棉線串。
1. 糯米洗好泡水4小時後,把米撈起將水瀝乾,放到另一鍋中備用。
2. 將粽葉洗好後,將水瀝乾備用。
3. 米備好,粽葉備好,紅豆沙餡也備好就可以開始包粽子。包粽子的方法可參照前一篇《包粽香包》的包法,不須特別留中空部分。
4. 粽子包好後,待大鍋水滾時放入水中煮,白粽大約也要煮三小時才能有清香不膩的紅豆沙白粽。

泡圓糯米時,可以包鹼粽及白粽所須的量一起泡,泡好撈起時再分開放入不同鍋中。紅豆沙白粽也可以放少許油及一點點鹽在米中拌勻。我很在乎紅豆沙白粽的清香味道,所以會單獨煮,不會將其和鹼粽一起煮。

2014年5月14日 星期三

親手做個「包棕」香包

圖、文 :須彌一色

前年端午節時要教社區的大、小朋友做香包。
不想用香精球的味道,就到香舖去買傳統中藥做成的香包粉,這種傳統的香包粉有清心醒腦,袪邪避穢的作用(網路上有些報導說,香包粉中有部分中藥孕婦應避忌,所以孕婦一般禁止佩戴。我問過賣我香包粉的香舖老闆,他說他的香包粉沒有這個問題。)。
有了傳統的味道後,又想讓小朋友體驗一下包粽子的感覺,於是設計了「包粽」香包:




2014年5月1日 星期四

腰果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
看到腰果的鮮果照片時,發現它竟然像是一顆蓮霧長著一粒腰果。
覺得它的照形很有趣,於是拿出色鉛筆把它畫下來,又畫了一顆蓮霧做對照。
我是素食者,所以堅果的攝取很重要,就常買腰果來做湯:

腰果牛蒡湯:
材料:腰果,牛蒡,薑
1. 把牛蒡刷洗好後,削不削皮皆可,若想要更多的纖維質可不削皮,若是嫌皮太粗就削皮。將牛蒡切薄片。薑切3片即可。腰果買生的乾腰果即可。
2. 將腰果、牛蒡片及薑片一起放入鍋中加水後放到爐子上煮湯,待水滾時轉小火繼續煮到腰果軟鬆,加少些油及鹽調味後即可。
這道湯香甜好喝,有些人會一開始就放入油一起熬湯,但我還是較喜歡最後再加少些油潤湯就好。

2014年4月5日 星期六

彩椒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
不同的色彩,多元的視野 - 彩椒共和國。

黃、紅甜椒肉比較厚,若要和青椒一起炒時,要先下鍋,青椒肉薄就要等到要起鍋時再放。

彩椒燴炒:

材料:黃甜椒,紅甜椒,青椒,杏鮑菇
煮黃、紅甜椒,我喜愛切大塊,這樣才能吃到它原始的甜味。杏鮑菇和青椒也切大片。
炒鍋熱時先不要放油,將杏鮑菇先放入稍乾炒烘一下後取出備用,杏鮑菇稍烘過口感會比較Q。
炒鍋放少許油,依序將黃、紅甜椒、杏鮑菇放入一起翻炒,放一些水稍滾一下,將青椒放入稍翻炒,加鹽調味,待要起鍋前,勾薄芡,這樣能將杏鮑菇的香甜汁湯鎖在每片甜椒的表面,吃起來味道就有層次感。

2014年3月16日 星期日

青椒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
看卡通《中華一番》時,看到裏面一道菜《青椒肉絲》,這道菜強調青椒的脆及爽口,肉絲的嫩及嚼勁、竹筍的潤甜。
因為我是素食者,於是就試著做《素青椒肉絲》。

素青椒肉絲:
材料:青椒,素燻鵝肉,竹筍
1.     先將竹筍用水煮熟
2.     將青椒、素燻鵝肉及竹筍均切成細絲
3.     起油鍋,依序將竹筍、素燻鵝肉及青椒放入拌炒一下,再稍撒些水,加一點鹽調味,讓三種味道稍做溶合即快炒起鍋。
這道菜吃時,筷子將三種細絲一起夾起入口,脆、甜、香、嫩,口感有層次又好吃。
我也曾試著如卡通中演的加入紅柿子汁煮,但整個有澀味,效果並不好。

「青椒」兩個字是趙孟頫《急就章》中的草書。

2014年3月5日 星期三

手工咖啡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
父親在後院的一棵咖啡樹,去年沒有收成,咖啡果實都被雨水沖掉了。而今年是第三次收成,一顆顆小小紅紅的咖啡果很可愛。
在四年前收成第一次的咖啡果實時,我嘗試著作成咖咖啡豆,上網查看咖啡的製程,發現好像真的可以自己試作成咖啡,於是按照網頁上教的步驟試作。

手工咖啡:
1. 咖啡果泡水二天讓它發酵。
2.      將咖啡豆從咖啡果中擠出來(有二顆半圓的有殼咖啡豆)仍泡在水中,會浮上來的咖啡豆不要。
3. 將咖啡豆平鋪放在鐵盤中,放在電熱水瓶或電子鍋頂上烘乾,殼色會由乳白色轉為紅色.
4. 將咖啡豆去殼(用指甲從咖啡豆中間縫痕插入剝殼後,就是一顆顆的原豆)。
網站(http://stefano.pixnet.net/blog/post/27374538)只寫到去殼,烘培要請朋友幫忙。而我的咖啡豆只够泡200cc的水,請人幫忙太小題大作,於是再從網站上找尋是否有自己烘焙的方法。大部份建議用爆米花機來烘,我可不想買爆米花機。結果是媽媽從朋友那兒得到資訊說可用大同電鍋烘,試做後成品不是很好,今年就改變作法,成品很不錯。
5. 將仍有薄膜的咖啡豆仍平鋪在鐵盤中,放在電熱水瓶或電子鍋頂上烘,待薄膜稍乾燥、咖啡豆稍微縮小些,淡金黃薄膜浮鬆,將膜用搓掉,就是咖啡原豆了,接下來就用小烤箱來烘烤。
6. 先將烤箱設温度180度時間設20分鐘:預熱5分鐘後,將咖啡豆平鋪在烤盤上放入烘烤大約10分鍾(大約烘5分鐘後,就有咖啡豆開始膨脹後爆跳,這時就要開始依自己想要的風味來決定是否減温),後5分鐘烤箱已停止加熱只是悶烘退温。

建議咖啡豆烘好後不要馬上品嚐,裝罐時蓋子先不要鎖緊密封,放2至3天散去燥火再磨豆沖飲。

我做出的咖啡有著好聞的咖啡香,稍帶酸味很順口不苦,舌尖會有些微麻刺,輕輕的挑逗味覺,喝後回甘很長。

2014年2月13日 星期四

菜頭粿 好釆頭 (台語)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

明天就是元宵節了,先請大家猜個燈謎。先看謎題,待看完菜頭粿的做法後,再看謎底。

這季節的蘿蔔真的很好吃,親戚送我們很多自己種的蘿蔔,過年的蘿葡糕已經吃完了,母親就要我用這些蘿蔔再做一些。

菜頭粿(蘿蔔糕):
材料:在來米粉600g,菜頭1800g
1. 菜頭削皮後切成絲,炒鍋放些油,菜頭絲入鍋炒一下,加些水悶熟,加鹽及白胡椒粉稍作調味。
2. 在來米粉加600cc的冷水調勻成米漿,將米漿倒入悶熟的菜頭絲內拌成泥狀。
3. 將拌成泥狀的菜頭絲米漿倒入鋪有年糕紙的電鍋內鍋,電鍋外鍋放3杯水(大約500cc),待外鍋水滾再將電鍋內鍋放入,按下電鍋開関開始蒸,待電鍋開関跳起時大約就熟了。



前年做了幾題燈謎和家人一起玩猜燈謎。除了"英台誓不嫁文才"這題,是在一個小鎮逛燈會時猜到的, 其他三題是看到書架上的書時, 才胡亂編出來的。

2014年2月9日 星期日

拜金桔討吉利,拜發糕好事發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
我家稱金棗為金桔,初九拜天公,父親會買金桔(金棗)來拜,討個吉利,我也做發糕來拜,祈求好事發又旺。

桂圓發糕:
材料:發糕粉(含黑糖調味)1000g,桂圓200g,葡萄乾200g,枸杞100g
1. 桂圓剪成小塊,葡萄乾若為大顆亦剪成小塊,枸杞用開水沖洗一下。
2. 發糕粉調和800cc冷水,再將桂圓、葡萄乾、枸杞放入拌勻。
3. 蒸鍋內,水煮開備用。
4. 將調好的粉漿倒入碗中大約九分滿(我用的是比飯碗再小一點的小碗,可以裝成12碗)。
5. 將裝好的碗放入蒸鍋蒸(只能蒸一層,不要疊層蒸,以免上層水凝水滴到下層發糕,發糕滴到水就會不漂亮。),大約蒸25~30分鐘即可。
桂圓發糕有著桂圓及黑糖的香味,吃起來鬆軟香Q又有料。

2014年2月2日 星期日

大吉大利 作年糕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


祝大家今年: 大吉大利

過年就是要做年糕應景,母親常說蒸年糕時不能亂說話,以免年糕蒸不熟。
我住在都市裏,不可能還用磨米來做年糕,所以年前就買糯米粉來做年糕用電鍋蒸。也買了在來粉做蘿蔔糕,發糕粉來做發糕。依包裝袋上寫的做法再加料,年前很順利的做了二個原味年糕,三個紅豆年糕,兩個蘿蔔糕,20個大大小小的桂圓發糕。

原味年糕:
材料:糯米粉600g、二砂糖450g
1. 將糯米粉和砂糖加冷水600cc 攪拌成米漿。
2. 在電鍋內鍋中央先放入一小張抺了沙拉油的白紙 (防止年糕焦掉),再鋪上年糕紙。
3. 將米漿倒入鋪上年糕紙的電鍋內鍋,在電鍋外鍋放入3杯水(大約500cc),按下電鍋開關,待外鍋水滾時,再將電鍋內鍋放入電鍋內開始蒸。
4. 等電鍋開關跳起來後,再放入2杯水,再按下電鍋開關繼續蒸,等電鍋開關再跳起來時,年糕就做好了。
5. 在年糕的上面表層用白麻油輕抺,讓年糕看起來較亮較漂亮。


紅豆年糕:
材料:紅豆300g、糯米粉600g、砂糖600g
1. 300g紅豆先用水悶煮熟加糖300g調煮好.
2. 將糯米粉和煮好的紅豆及砂糖300g加紅豆湯水+冷水共600cc 攪拌成紅豆米漿。
3. 在電鍋內鍋中央先放入一小張抺了沙拉油的白紙,再鋪上年糕紙。
4. 將紅豆米漿倒入鋪上年糕紙的電鍋內鍋,在電鍋外鍋放入3杯水(大約500cc),按下電鍋開關,待外鍋水滾時,再將電鍋內鍋放入電鍋內開始蒸。
5. 等電鍋開關跳起來後,再放入2杯水,再按下電鍋開關繼續蒸,等電鍋開關再跳起來時,紅豆年糕就做好了。
6. 在年糕的上面表層用白麻油輕抺,讓年糕看起來較亮較漂亮。



2014年1月25日 星期六

東昇南瓜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
南瓜的種類很多,而且可以擺放很久,所以我很喜歡買。
東昇南瓜的色彩很漂亮,可以拿來當擺飾,想吃南瓜濃湯時,就直接從案頭拿來煮,真是一兼二顧。

南瓜濃湯:
材料: 南瓜, 牛奶, 鹽
將中間的南瓜子取下另煮,瓜皮切下後切細小塊,瓜肉切大塊一起入清水鍋煮湯。
湯滾時轉小火,等瓜肉鬆軟後,用湯匙將瓜肉壓散整個溶入湯時,再放入鮮奶,加鹽調味即可關火。
有著南瓜及奶香的濃湯很好喝,而且南瓜皮的細塊增加了口感的層次。

2014年1月18日 星期六

大頭菜(蕪菁)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

買一顆大頭菜,橫剖成二半,上半較嫩拿來做涼拌,下半較粗則削皮切塊來煮湯。

涼拌撇蘭(涼拌大頭菜):
材料:大頭菜,香菜,辣椒,鹽,醋,香油
大頭菜不要削皮,切成細絲(用刨器刨絲會比較不脆),用少許鹽先醃,放置大約半小時讓其出水,將生出的水瀝掉。
辣椒切絲、香菜切碎和大頭菜絲用醋、香油調味拌勻即可。
這道菜不能太鹹,吃起來脆甜可口。
以前在報社上班時,附近的麵店有這道小菜就叫「涼拌撇蘭」,吃後很喜歡就學了下來。


用大頭菜煮清湯,湯很香微甜,大頭菜一塊塊鬆軟甜美。大頭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鈣,所以吃涼拌的比較好。

2014年1月8日 星期三

大菜心

圖、文:須彌一色


最近大菜心很便宜,買二大支的大菜心就可以一菜五吃的做五道料理:
菜葉尾取下來做成雪裏紅,葉柄則可以燙炒,菜心皮剝下來醃炒,菜心的粗段煮湯,細段可清炒或燴炒。

醃炒菜心皮:
將菜心皮剝下,將內面的粗絲剝掉,切成小段放入小鍋中放鹽抓勻,再放一個鍋子疊放在上方,將上方的鍋子中放滿清水,讓下方鍋子裏的菜心繼續壓出水份,壓一個晚上即可。
材料:醃好的菜心皮,紅辣椒少許
起油鍋,將醃好的菜心皮和紅辣椒絲一起下鍋拌炒即可。
菜心皮有些辣,讓整道菜吃起來香香脆脆辣辣的,是很下飯的一道小菜。

清炒菜心柄:
材料:菜心柄,薑,米酒
將菜心柄切段汆湯備用,薑切絲。
起油鍋將薑絲下鍋爆香,再放入菜心柄拌炒,加鹽調味後放入一些米酒提香,悶一下即可。
這道菜,菜心柄翠綠厚實,吃起來甜、軟、香,很清爽可口。

香菇菜心湯:
材料:菜心,香菇,猴頭菇
猴頭菇、香菇切塊、菜心切段
起油鍋,香菇放入爆香,放入猴頭菇稍拌炒,放入菜心及清水入鍋煮湯,待菜心熟軟時,加鹽調味即可。(若喜歡清湯,則可不起油鍋,直接菜心、香菇和清水入鍋煮,直到菜心熟時稍滴些油加鹽調味即可。)
我比較喜歡清湯型,清香及天然的甜味。而起油鍋爆香及加有猴頭菇的稍濃湯,則是口味較重較討好。

菜心燴素海參:
材料:菜心、素海參、紅辣椒少許
菜心切片,素海參切片,紅辣椒切絲。
起油鍋,菜心、素海參及紅辣椒放入炒拌,放一點湯汁加鹽調味,用蓮藕粉或太白粉稍做勾芡即可。
這道菜,菜心顏色青白可愛,口感順甜,素海參脆Q增加口感,紅辣椒做個顏點綴。若不想加素海參,只用菜心配紅辣椒清炒就很漂亮又好吃。

毛豆雪裏紅
雪裏紅的做法及煮法同大芥菜那篇所寫的相同( http://vege-green.blogspot.tw/2013/12/blog-post.html )。但大菜心葉做的雪裏紅,比大芥菜做的多些天然的甜味。